 |
|
|
曾園,原名虛廓園,俗稱曾家花園,占地20多畝,為江蘇省文物保護(hù)單位。原為明萬歷間御史錢岱所筑“小輞川”部分遺址。清同治光緒間刑部郎中曾之撰(號君表)營為家園,取名“虛廓居”,亦為其子晚清文學(xué)家、翻譯家曾樸先生故居,其所著歷史文學(xué)小說《孽;ā纺捴巳丝,名聞海內(nèi)外。曾樸并曾翻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、莫里哀等多部作品,蓋使曾園名聲大振。曾園以水面為中心,四周環(huán)亭榭假山,修竹古木,布置得宜,建筑別具匠心。園中央清池一泓,源頭活水從城河入。池中置“不倚亭”,池南為園正廳,有為吳大澂所題書“歸耕課讀廬”匾額,背部欲題為“水天閑話”。庭前植香樟一株,為明“小輞川”遺物,樹下立“妙有”峰湖石,上刻曾之撰所述記。由其子曾樸所書的建園與奇石采擷命名的銘志,是珍貴園林文化遺產(chǎn)。向東穿廊可登“瓊玉樓”!皻w耕課讀廬”之西南有紅豆樹一株,亦為明“小輞川”舊物。池東有黃石假山,名為“小有天”,題云:“光緒丙戌,筑石室為靜坐處,故友莊亦耕經(jīng)營之,越六年曾之撰記!鄙綆p筑六角亭,亭北有小榭,山下有“磐磯”鐫刻“虛廓子濯足處”,山北建有方亭。東、北二隅砌圍廊,壁嵌《山莊課讀圖》、《勉耘先生歸耕圖》兩部石刻,有李鴻章、翁同和、楊沂孫等書法石刻30余塊。池西南有“邀月軒”“梅花山房”等景點(diǎn),與池心亭橋及池東假山形成對景。池北為園后區(qū),與園中長廊相通,有后池與柳堤雙橋和主池相通,主池池面架以南北向與東西向兩條曲橋相交于池北小島,池中蓮花萬葉,向有“蓮花世界”美譽(yù),為園中勝景。 復(fù)以長廊繞通園中各景點(diǎn)及建筑,構(gòu)思巧妙。由于該園以寬闊的水面為中心布局景點(diǎn),因而各個(gè)方向均成對景,又處處借景虞山,水光山色,天開畫境令人心曠神怡,成為江南古典園林中獨(dú)領(lǐng)風(fēng)采的佼佼者。 |
|
|
|